解决顽固性疼痛的新方法——脊髓电刺激和蛛网膜下腔可编程吗啡泵植入技术
病例1,某患者二十年前因交通事故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后遗频繁左臂剧烈疼痛,常年依赖吗啡镇痛,生活质量极差。曾辗转于北京,上海多家大型医院的神经科、骨科以及疼痛科,均沮丧而归,家属忧心如焚。今年年初来我院疼痛科,诊断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症Ⅰ型,给予脊髓电刺激的筛选试验,效果满意。对其进行永久性脊髓电刺激装置植入,手术顺利,体内装置工作正常,疼痛完全缓解,彻底告别了使用吗啡的日子。
病例2,某患者乳腺癌病史3年,现出现胸部剧烈疼痛、刺激性干咳症状,CT提示肺部转移癌可能性大。使用常规治疗剂量吗啡效果不佳,且出现皮肤瘙痒、便秘等症状。对其进行蛛网膜下腔可编程吗啡泵植入式技术,术后疼痛完全缓解且无任何副作用,吗啡使用剂量仅为0.6mg/天。
脊髓电刺激植入和蛛网膜下腔可编程吗啡泵植入技术是近年来国际疼痛界治疗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的终极方法之一,对许多其他镇痛方法不能缓解的疼痛,具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慢性疼痛终极治疗手段之一,具有安全、微创、快速镇痛等特性。
脊髓电刺激依据神经电生理基础理论,在脊髓节段发出刺激性电信号,从神经分子水平上打断疼痛传导及恶性循环,而且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可广泛用于疼痛部位明确的多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如外周神经损伤后疼痛;截肢后疼痛综合症;腰背部手术失败综合症;顽固性心绞痛;外周血管性疾病所导致的疼痛等。避免了长期大量用药对身体各脏器的损害。预先的测试筛选试验,避免了永久性刺激装置植入的盲目性,同时也降低了病人无谓的花销,一经植入,终生受益。
植入式可编程吗啡泵技术是将一特殊导管放置于蛛网膜下腔,然后植入可编程吗啡泵于患者皮肤下,用皮下隧道方式将导管与泵相连接。泵内有储药器可储存吗啡药液,泵的输注系统可将药液经导管持续缓慢匀速地输入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由于吗啡直接作用于脊髓和大脑的内啡肽受体,所以微量的吗啡即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减少了大量吗啡全身用药带来的副作用。据研究报道,达到同样的镇痛效果,口服用药与蛛网膜下腔用药比为300:1。可体外遥控调节吗啡泵的输注速率,储药器可反复注药并改变药液浓度。适应于全身多处慢性顽固性疼痛和癌痛患者